保山:站稳人民立场 守护生态安全 用实际行动筑牢边境安全屏障
- 编辑:喻之以理网 - 67保山:站稳人民立场 守护生态安全 用实际行动筑牢边境安全屏障
关于古镇的变化,她说: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,古镇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大大增加,作为靠吃旅游饭过上好日子的和顺人,我们的幸福感和期待值更强了。
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,把牢学思想、强党性、重实践、建新功总要求,以学铸魂、以学增智、以学正风、以学促干取得明显实效。围绕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体系、深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举行2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,形成18条意见建议供市委、市政府参考,协商成果得到充分肯定和采纳。
围绕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,组织开展《保山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》立法协商,梳理报送意见建议39条,得到立法领导小组的充分吸纳。(三)以更加有效的民主监督助推重点部署落地见效。(五)以更加健全的平台载体广泛凝聚共识和力量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,启动开展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,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协商活动,组织民族宗教侨界委员赴昌宁开展专题学习考察,促进民族团结、宗教和顺。各位委员、同志们,攻坚突围战鼓急,团结实干显担当。
巩固团结合作良好局面。围绕打造精品咖啡产业开展界别协商,提出意见建议17条,助力乡村产业振兴,促进农民增收。为此,清水镇规划实施了一条生产生活道路、一条幸福游览线、一个司莫拉佤寨、一个司莫拉之家、一个司莫拉品牌、一个云谷农业公园、一部司莫拉文化演出、一套创新经营体制、一村一个带动示范项目、一个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十个一工程
我市构建1个指挥中心分片联络6个领域97个单位的1+6+97联络机制,发挥好省委巡回督导组+市委主题办+县(市、区)委主题办三级联动机制作用,实行清单化、一体化推进,先后对41个问题作出点对点答复,指导各参学单位举办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82次、读书班190期,确定正面、反面典型案例128个,调研课题621个。统筹学用转化两促进。各级提出具有建设性、可行性意见建议1100余条,制定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措施544项;研判甄别躺平式干部92名,提拔或进一步使用实干型干部33人,启动下的程序调整躺平式干部6人。[石轩] 责任编辑:钱秀英 编辑:段绍飞。
188 名领导干部共走访调研商会(协会)、民营企业252 次,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问题151 件。建立每两周一报送、一更新、一通报制度,通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、办公室会议、推进会议、调度会,对推诿扯皮、工作不实、整改不力的,发出工作提醒重点督办,对降低标准、超出完成时限的,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。
目前,对流动党员、两新组织党员、年老体弱党员送学上门2560余人次;紧盯8个重点领域,对市、县机关及其直属单位、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、学校、医院等领域提出任务28项;紧扣理论学习、政治素质、能力本领、担当作为、工作作风、廉洁自律6个方面,结合巡视巡察、审计监督发现问题,开列问题清单308个。截至去年底,市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共开展基层一线现场办公169次196天,聚焦问题248个,提出解决措施374个,取得成效265个。同时,根据不同层级、不同领域、不同对象,分类制定举措、精准指导,做到靶向发力。统筹层次类型精准抓。
我市大力倡导和树立十种鲜明导向,扎实开展基层减负、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工作,以作风大转变、效能大提升,引领带动各方力量狠抓落实。同时,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,把主题教育纳入年度党建工作考核、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评价之中,派出9个考核组全方位开展巡查指导,有效传导压力,防止出现应付和懈怠现象。统筹时间进度有序推。在开展主题教育过程中,我市坚持统筹兼顾、学干结合,用主题教育成效推动中心工作,以中心工作促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。
2268名本土在外工作干部参与规划家乡,9个专家服务团、270名专家常态化深入一线开展组团式帮扶。我市坚持把主题教育与中心工作相融合,将在主题教育中激发出来的热情和干劲、形成的思路和措施、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机制,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动力,着力在经济发展、教育卫生、促农增收、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中下力气推动,实现两手抓、两促进。
我市坚持把理论学习、调查研究、推动发展、检视整改、建章立制等同谋划、同部署、同落实,细化分解任务目标、时间节点,形成《主题教育工作流程》,制发工作提醒8期,以目标倒逼进度,以时限倒逼程序,以督查倒逼落实,以挂图作战推动明责问效。2023年1至9月,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.4%,增速排全省第2位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6.15亿元,增长62.3%,增速排全省第2位。
统筹各方力量合力干在清水镇的规划发展下,司莫拉实现自然生态与民族人文有机融合,把幸福从一种感觉延伸为一种生活方式,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。赵家清介绍,合作社启动幸福佤乡综合开发项目,将司莫拉的7条巷道串联成游道,分别植入大米粑粑、佤族绘画、佤族服饰、饮品茶艺等不同特色业态,形成一巷一特色,建成幸福餐厅、大米粑粑厂、特色小吃街等。赵家清表示,如今的司莫拉,以幸福为主题的业态超过了20项。2023年,司莫拉佤族村累计接待游客39.8万人次,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0.37万元,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538元,分别比2022年增长104.1%、56.15%、17.02%。2023年,司莫拉新增铺面30间,专门从事胭脂果、茶叶、野生菌等农特商品售卖。
幸福是什么?幸福关乎民生,关乎共同富裕。实施绿美亮化工程、安装智慧消防系统、开展最美庭院评比、推行美丽公约制度、成立佤族清戏传习馆随着司莫拉佤族村的硬件和软件不断提升,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、中国美丽休闲乡村、中国传统村落、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先后落地这个小山村。
以前年轻人都想着外出务工,如今都在家里端起了旅游碗,吃起了旅游饭。莫道君行早,更有早行人。
幸福的地方幸福长隆冬时节,记者再访司莫拉佤族村,发现变化真不小智慧消防系统建成,全村安装起水炮20座。在村里的农特产品一条街,摊主赵家芳热情地招呼客人。
共产党光辉照边疆,山笑水笑人欢乐,社会主义好,嘿。清水镇副镇长、三家村党总支书记赵家清:4年来,司莫拉佤族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,感恩奋进,共同富裕的幸福道路越走越宽阔,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不断提升。近四年来,合作社先后建设农旅融合示范区、精品茶产业提升区、梯田稻花精品区等产业区。请您尝尝嘛,胭脂果膏、牛肉干这些都是我们自己手工做的。
道路越走越宽阔,越宽阔夜幕降临,司莫拉佤族村幸福广场篝火升腾,村民和游客手挽手跳起佤族舞蹈,欢快的木鼓声伴着幸福的歌声,小山村的夜经济开始了。幸福正像花儿一样,在这个边境小山村生根、发芽、绽放。
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,大力推进乡村振兴,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。赵家清说,在司莫拉,只要人勤快,日子就会越过越幸福。
为此,清水镇规划实施了一条生产生活道路、一条幸福游览线、一个司莫拉佤寨、一个司莫拉之家、一个司莫拉品牌、一个云谷农业公园、一部司莫拉文化演出、一套创新经营体制、一村一个带动示范项目、一个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十个一工程。家家户户增收忙眼下在司莫拉佤族村,家家户户都很忙。
赵家清说,73户群众都将获得一个2000多元的大红包。打起鼓敲起锣,阿佤唱新歌。记者手记:将幸福进行到底4年来,各级党委政府以一系列新举措助力司莫拉的幸福之旅。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2015年1月19日至21日,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,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,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,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,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。
漫步在干净整洁的火山石路,穿行于富有佤族特色的古村落,绿树成荫,鸟语花香冬日的司莫拉佤族村游人如织,呈现出一幅特色乡村游的画卷。幸福广场上,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司莫拉佤族村的视频正在滚动播出。
眼下,幸福司莫拉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延伸,并带给群众越来越多的民生福利。新的一年已经开启,正等待我们书写新的篇章。
责任编辑:钱秀英 编辑:段绍飞。2020年1月19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司莫拉佤族村考察时指出: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,是新生活、新奋斗的起点。